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发展中医药事业要有自信、耐力和定力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13日 09:03 来源:党委宣传部 撰稿人:陆金国 点击次数:

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全国中医药工作者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屠呦哟研究员的获奖是我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表明了国际医药界对中医药的认可,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学术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研究团队多年来集体攻关的成果,诺贝尔奖是属于中国科学家的集体荣誉。1967年至今,以我校李国桥教授为首的抗疟团队一直奋战在抗疟一线。该团队首先在临床上系统证实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的速效低毒作用,主持研发青蒿素类复方药物,还带队在我国云南、海南,柬埔寨等高度疟疾流行区推广青蒿素抗疟灭疟。特别是在我省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以来,我校和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的青蒿素科研团队不断改良发展青蒿素复方产品,2007年至今在非洲岛国科摩罗实施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运用第四代青蒿素复方产品“粤特快”有效地遏制了该国的疟疾流行,项目实施8年来保持疟疾零死亡,疟疾感染人群减少98%。在该项目的示范带动下,非洲内陆国家马拉维与我校签署了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和传统医药合作框架协议。目前,第四代青蒿素复方已取得包括美国在内38个国家的国际专利保护,29个国家的商标注册。

获悉屠呦呦研究员获奖后,学校党委书记黄斌指示党委宣传部及时开展宣传活动,短短几天内,宣传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编发了系列报道,并邀请十多家国家、省级媒体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介绍李国桥教授的先进事迹与精神、李国桥团队的科研进展、广东青蒿素工作情况,传播青蒿素成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凝聚正能量。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中医药的一段论述,亦可谓中医药贡献世界可期前景的诠释。青蒿素的研制成功表明,发展中医药事业首先要有自信、耐力和定力;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要善于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的源泉,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运用且有机结合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方法和手段。要深化对中医药原创优势的认识,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要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始终坚持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药的重大需求,明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重点,指导中医药的各类科学实践,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科学技术;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加强科技规划,打破壁垒,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渗透结合,可以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处于历史最好的机遇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广东省正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我校也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全校师生员工要以屠呦呦、李国桥教授为榜样,学习他们实事求是、大胆创新、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矢志不渝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继承创新,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加快推进创新强校工程,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推动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