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广州去年实现遗体捐献56例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00:00 来源: 撰稿人: 点击次数: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秀丽 通讯员 马秀丽) 清明节前,广州市红十字会在新塘华侨墓园举办追思会,悼念捐献遗体的逝者。

记者昨天从广州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去年广州的遗体捐献申请和实现捐献数量比2012年有所增长,共收到56例遗体捐献。但还是无法缓解广州市医学教育和研究中人体解剖学标本的紧缺现状。

数据 13年有312人实现捐献

根据广州市红十字会公布的遗体捐献工作情况显示,去年广州的志愿捐献遗体情况有所增长,共收到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171份,收到遗体捐献56例,分别比2012年增加16%、30%。

从2001年开展志愿捐献遗体工作以来,目前广州累计已办理申请的市民1448人,已有312人实现了捐献遗体的意愿。

对比器官捐献,遗体捐献更需要打破传动观念的"枷锁"。

广州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肖洪胜指出,这也是遗体捐献的工作进展缓慢的最主要原因。"对于捐献者和家属而言,器官捐献后,体现捐献者的价值更直接明了。但是遗体捐献作为医学科研的教学工具,很多人很难接受。"

"宁愿给医学生千刀万剐,也不希望他们在病人的身上错落一刀。"这是陈女士一家都签署遗体捐献的初衷。她的婆婆和公公13年前是广州第一批办理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公公去世后,根据其生前意愿,家人已将其遗体捐献出去。

2010年,陈女士的丈夫因车祸不幸去世,她毫不犹豫地选择将丈夫的遗体捐作医学教研用途。

紧缺 70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

"遗体标本是具有很高的医学教研价值的,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掌握不了这门学科就当不了医生。"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许晓伍副主任指出,学生原本需要花八个月才能够掌握的人体结构,如有真实标本,同样学习效果可以将学习时间缩短到三个月左右。

记者从医学高校和研究机构了解到,人体解剖学标本愈来愈紧缺。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该校临床医学系现有学生300多名,平均每16个学生才有一具捐献遗体,而按照医学院的教学大纲,每8~12名学生解剖一具遗体。临床解剖学课程要求每年需要约70具遗体,广州去年的捐献数量达不到医学院校的教学需求。

"像中医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少,70多名学生共用一具标本学习。只能课后想办法找更多的解剖图来补习,但学习的效果还不及实体的高。"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表示。

对策 每具标本反复利用3~4年

"遗体标本的紧缺与近年医学院校的扩张有关。在捐献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教学的需要增加了,导致标本的使用紧缺。"许晓伍介绍,该院校的需求量是实际拥有量的5~6倍,甚至更高。

许晓伍表示,在标本紧缺的情况下,只能提高重复利用率,将标本的利用价值最大化。"太珍贵了,我们要求学生用更谨慎的态度对待标本,用前默哀,使用过程中细心地保护和尊重捐献者,减少损害。"他表示,该校的标本一般都争取在教学科研上反复利用3~4年。

其实,对于世俗的看法不需要太介怀,人离世了以后最大的价值就是躯体了。遗体捐献也是人走了以后价值的延续吧。

——已签署遗体捐献的陈女士

问题

遗体捐献自己做不了主

此前,有市民反映遗体捐献申请手续需要直系家属同意等手续繁杂。遗体捐献是个人的事情,为何不能自己作主。对此,广州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陈文耀部长表示,"遗体捐献一事难由自己作主。即使个人是志愿捐献,但是不代表家属能够接受。捐献志愿者百年之后,家属不一定能够按照本人的意愿执行。所以,在申请前期,需要征得直系家属统一,并由直系家属来负责执行。"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