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 “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中国文化让我着迷。”身穿中国唐装的迪亚拉普通话标准,他告诉记者,其实自己还会不少中国方言。在昨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评选”揭晓仪式上,来自非洲马里共和国的迪亚拉作为全球首个获得中医博士学位的外国医生的发言赢得热烈掌声。据悉,同时入选的还有“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等12个案例。
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与致公党广州市委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文明交流互鉴经典案例评选”昨日在北京举行揭晓仪式。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珣章等200余人出席了活动仪式。
据悉,本届评选的主题为“中医药温暖世界”,面向全球征集、展示并评选出由海内外华人推动的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交流传播、成功融入当地、受到广泛认可的经典案例。评选今年4月启动到最终结果揭晓,历时近八个月。评委从报名参加的案例中评选出9个经典案例,1个向历史致敬案例,2个海外友人特别贡献案例。其中,“中成药出口的成功典范奇星药业华佗再造丸”“培养中医药国际人才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的北京同仁堂”,以及“推动中医在澳大利亚发展的领军人薛长利”“引领中医药进入匈牙利的拓荒人陈震”“中医走进英国的开拓者柯松轩”“把中医药介绍到巴斯德故乡的陈文雄”“深耕阿根廷布道中医文化三十载的钟清”“中医药创新研究喜结硕果的李秀敏”获得经典案例殊荣,“痴迷中医的英国绅士马星”“非洲博士迪亚拉的中医梦”获评为海外友人特别贡献经典案例,向历史致敬经典案例由“蜡壳丸发明者、世界上最长寿的药厂陈李济”获得。
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闫小培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影响的不断扩大和对外交流工作的日益增多,中医药的纽带作用也日益凸显,中医药在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认可和青睐。中医药具有医学和文化双重属性,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
案例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
海内外中医药人才的“梦工厂”
广州中医药大学创办于1956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校之一,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为海内外中医药人才的“梦工厂”。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介绍,在办学60多年的积累当中,学校共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培养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6万多名。目前学校有3000多名境外留学生。

2016年,华人教授李秀敏博士获颁“2016未来健康技术奖”,以表彰她在利用中草药治疗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李秀敏:
中医推广的学术战士
2017年1月,在美国纽约,一家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以及健康保建中心开始正式接收病人,这是在美国主流医院里成立的第一家集中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中医门诊。治疗中心一经成立,便吸引了来自纽约、加州、加拿大及英国等地的病患前来治疗,而这个治疗中心的发起者,正是来自中国的李秀敏。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领域,李秀敏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为了表彰她在利用植物药治疗过敏和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做出的贡献,2016年5月2日,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第20届未来健康技术峰会为李秀敏授予了“2016未来健康技术奖”,这也是国际主流科技界对传统中医药的再次肯定。
广报记者 于梦江
链接:http://news.dayoo.com/guangzhou/201711/23/152263_51955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