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21日,由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简称“横琴实验室”)主办的第二届民族医药开发合作联盟大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广东省中医院)首席科学家、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横琴实验室主任刘良,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珠海医院院长陈前军,横琴实验室副主任周华,横琴实验室副书记罗玉宏、喻良文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30家高校、医院、企业、科研机构、出版社的民族医药专家与同行参加会议。

会议合影

刘良院士致辞
刘良院士在致辞中表示,联盟为民族医药的资源整合、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民族医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一年,在推动项目合作方面,联盟聚焦民族医药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市场需求,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取得了系列成果,如共建会泽三乌产业研究院、开展川牛膝药材等ISO国际标准制定项目,还设立了开放课题,资助民族医药研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此次大会以“科技赋能民族医药,联盟共筑发展新篇”为主题,聚焦民族医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从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到藏药、蒙药、维药等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疗效,民族医药以其天然、绿色、有效的特点,正逐渐受到世界的瞩目”刘良说,科技赋能是民族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正深刻改变着医药研发的范式。横琴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进一步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民族医药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刘中秋副校长致辞
刘中秋表示,在横琴实验室的高效组织下,联盟始终秉持“传承、创新、共享、发展”理念,取得一系列扎实成果。他指出,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横琴实验室主要参建单位和民族医药开发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扎根岭南医学沃土,构建以中医学“双一流”学科为引领、8个ESI全球前1%学科为支撑的顶尖学术体系,将持续大力支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科研与转化联动,努力为民族医药发展锻造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科研能力的先锋队伍。

陈前军副院长致辞
陈前军表示,广东省中医院作为横琴实验室主要参建单位,全力支持横琴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从全国首个中西医结合数智门诊落地、中医垂直领域大模型建设到中药新药创制“四化平台”持续推进,都充分展现了联盟在探索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现代化道路上的坚实步伐。他表示,医院将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之重器”作用,整合临床、科研、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民族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新入盟单位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大会还举行了新入盟单位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药研究院、广东省中医院海南医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会泽三乌产业研究院、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等10家单位有关负责人正式签约加入联盟。这不仅标志着各方合作关系的正式建立,更表明未来携手共进,共同推动联盟愿景与目标的实现。
在民族医药主旨报告环节,云南中医药大学俞捷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肖健教授,横琴实验室周华教授,内蒙古民族大学陈英松教授,甘肃中医药大学刘永琦教授,石家庄藏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智森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燕雪花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唐丽教授,云南民族大学黄相中教授,湖南医药学院汪冶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范刚教授作专题报告。他们在民族医药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分享最新研究成果、见解。
随后,举行以“民族医药合作开发战略”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围绕民族医药资源库建立及共享机制、未来项目合作内容、研究人员互聘互认机制、人才共同培养模式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建立民族医药资源信息库意义重大,它将为民族医药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支撑,助力更高效地挖掘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珍贵资源,有力推动民族医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实地考察了横琴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