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组织“书记有约”座谈会,专题研究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深化工作。来自基础医学院刘亚梅、中药学院吴文如、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郝曼、护理学院宋阳、医学信息工程学院陈昭喜、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庆娣、第二临床医学院李志尚等老师结合近年开展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实践谈了自己的体会,并对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学校“大思政”格局提出意见和建议。

张建华认真听取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汇报和教师们的发言,对中心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老师们主动作为实践探索的干劲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的重要举措。要始终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两个关键,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解决“三观”问题、理想信念问题和政治意识形态问题,从而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张建华强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大力推进学科思政、专业思政、课程思政、教师思政和学生思政,以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三全育人”,构建多主体、多维度的“大思政”格局。一是思政教育工作要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着力点,从课程聚焦到专业,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教师交流平台,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广大教师对立德树人工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推动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确保课程思政学习入脑入心。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完善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健全课程思政制度体系,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处长曾元儿就近年学校坚持以“三全育人”为引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构建主引擎、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主心骨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作汇报。

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