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校园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弘扬中医药文化,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9日 00: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有删改) 撰稿人:党委宣传部 点击次数:

"以挖掘岭南中医药文化为重点,弘扬中医药文化"是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这既为服务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该校进一步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长期以来特别是广东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战略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以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坚持不懈抓认识、抓规划、抓平台、抓项目、抓保障,在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对外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为指引,始终保持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是推进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守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责任担当,坚持把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融入到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的进程中,融入到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行动中,融入到广东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迎来了学校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事实证明,只要始终保持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实现中医药事业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并不遥远。

以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为重点,努力打造广东中医药科普宣传公共平台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该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省卫计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中医药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该校上下的共同努力,现已初具规模。博物馆拥有规范展厅8千平方米,馆藏医史文物5千余件,中药标本1万多件。近六年来,博物馆共接待观众约13万人次,并开展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良好的运作,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高校仅有两家)、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成为我省中医药科普宣传的重要平台。此外,广州中医药大学还将大学城校区打造成广州"本草园",建设"药王山"、"时珍山"等中草药园区5万多平方米,栽种中草药2千多种,并在园区周边设立岐黄问对、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以及古往今来岭南名医雕像,成为培育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为核心,不断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将中医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教育思想、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传承给每一个学子。近年来该校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如最近刚参加完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的2014届毕业生王旭锐、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成功晋级的该校学生史俊恒,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正能量的代表。

二是在科普宣传方面,该校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联合拍摄了12集古代养生节目;该校二附院(广东省中医院)与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共同开展了"杏林寻宝"系列活动;最近,由广州市委宣传部牵头制作的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正在拍摄该校邓铁涛与禤国维两代国医大师的故事。在省内,该校与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以及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的合作已实现常态化,如与南方电视台《家庭医生》栏目,共播出我校42位专家86期节目。该校专家教授在广州日报开设的《每日靓汤》,在羊城晚报开设的《本草食疗》等专栏广受好评。孙晓生、杨志敏等一批专家学者入选国家中医药科普巡讲专家团。

三是在图书出版方面,该校组织力量编写出版了《通俗中医药丛书》、《岭南中医药文库》等大型丛书,成为"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重点推荐的图书;该校两位青年学者合著的《国医之殇——岭南百年中医沉浮录》在南方都市报、中国中医药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连载,受到广泛关注。

四是在影视作品方面,在省发改委、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中医药局等部门的共同关心下,《岭南中医药》纪录片拍摄工作已正式启动,省中医药局专门拨出50万元支持该校创作剧本。

五是在医院文化方面,该校直属附属医院在组织文化、人才培养、诊疗活动以及建筑风格上充分突显中医药特色,为全省中医院文化建设作出了示范。该校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该院中医药文化园林设计获得"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大奖";该校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建设试点单位和广东省中医医院文化建设培训基地。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也有力地促进了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主线,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第一,大力抓好对外教育与培训。历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万多名中医药人才。目前,在该校接受学历教育的境外生2300多名。其中,外国留学生900名,港澳台学生1400多名,均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海外主要中医药学术社团的负责人大多也由该校校友担任。

第二,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201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共接待境外访问团体80批共1400多人次,与境外主流大学、政府机构等达成合作协议15项。近日,该校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为提升中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该校还积极参加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联盟并当选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该校主动申报外交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与东盟国家就传统医药高等教育展开合作。该校第二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了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该校热带医学研究所积极推进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肿瘤病毒研究室、南非MRC的国际合作项目,该所主持的艾滋病治疗疫苗研究成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该校青蒿研究中心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

链接网址:http://www.cntcmvideo.com/zgzyyb/html/2015-03/04/content_96271.htm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有删改)

撰稿人:党委宣传部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