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9日,世界卫生组织“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草案专家论证会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海东、我校党委书记黄斌等领导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2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31名针灸专家齐聚一堂,展开关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草案及针灸临床实践标准化问题的探讨。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张奇透露,从2002年起,针灸临床的意义已充分展示,在全球受到欢迎,各国民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国的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针灸等传统疗法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有效的监管,针灸已经进入一个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新时代。但是,由于针灸目前只有在穴位和培训上具有统一的国际性标准,在国际化的浪潮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和促进传统医学,特别是针灸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开始筹备建立针灸临床实践的基本规范。临床实践指南的建立,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针灸疗法的临床质量和安全,也可以为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者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参考。
张奇强调,作为针灸的起源地,中国应该更好地解释针灸,帮助全球范围内的人民更好地利用好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产。同时,通过在全球的推广和信息反馈,促进国内对针灸这一宝藏更好地挖掘。广州中医药大学能够承办此次会议,说明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临床服务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国家973计划针灸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我校副校长许能贵教授介绍,世界人民认同中医药都是从认同针灸开始的。针灸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一直以“简便验廉”为很多人所认同,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逐渐接受着针灸疗法。作为一种补充与替代医学或者综合疗法,针灸在美国的部分州、澳洲等国家均有立法。
许能贵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技术的精华,而针灸是中医药的一张名片,是中医药中最早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正引领中医走向世界。中医要现代化、科学化,才能国际化。而国际化的同时,就要求标准化。中医非常讲究个体化的治疗,要统一标准很难,这次会议要做的,是尽量去规范针灸疗法,比如说针刺治疗什么病,深度是多少,采用什么穴位这些相对固定的方法,尽量达到一个全球一致的标准。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这样一个综合性的世界医学团体牵头组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针灸疗法将逐渐被更多的人认知和接受,为全球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