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我国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以下简称“圣普”)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为帮助圣普社会经济发展,应圣普方请求,中方迅速组建派遣农业、抗疟、电力、通讯等领域的专家团队赴圣普开展援助工作。其中,抗疟项目的实施任务交由我校承担。
根据商务部的指示,我校立即组建了以二级教授、珠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宋健平教授为顾问组长的援助圣普疟疾防治顾问组,并于2017年1月15日召开了援助圣普项目汇报及行前动员会议。党委书记黄斌、校长王省良参会并做了动员讲话,黄斌强调,远赴圣普抗疟既是医疗任务,又是政治任务,要充分认识援助圣普的重大意义,顾问组和学校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做好科学、实际的防治方案,严格遵守外事纪律,绝不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决圆满完成圣普抗疟使命。

进展:迅速对接,开展流行病学调研
1月16日,顾问组一行6人从广州出发,17日抵达圣普,18日即开始工作,在最短时间内与圣普疾控中心建立了工作联系,在圣普疾控中心设立了中国疟疾防治顾问组办公室,成立了中圣普联合抗疟工作组,指导和组织圣普开展抗疟工作。

顾问组马不停蹄深入走访调研圣普疟疾流行情况,与圣普卫生部、圣普疾控中心、圣普疟疾防控中心、国家大药房等部门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十余次座谈和研讨会,完成圣普全部七个县的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圣普往年疟疾发病情况、当地疟疾防治条件及近几年采取的主要干预措施等信息。
经过实地调研,顾问组对圣普目前的疟疾流行与防治情况有了基本掌握。圣普行政管理层级是国家-县-村(Zone)三级管理,医疗卫生由卫生部统管,疟疾诊治采取分级诊疗,各医疗点用RDT对疑似病例进行初筛,阳性病例送区医疗中心或医院用显微镜确诊。圣普疟疾防控体系是卫生部/疾控(CNE)/圣普疟疾防治项目(PNLP)-县医疗中心-医疗点。据圣普疟疾防治项目(PNLP)提供信息,在圣普的抗疟经费来源中,全球基金占57.49%,台湾34.28%,其余为WHO等4家国际机构提供。圣普疾控中心(CNE)和文献报告中的疟疾发病数据显示,圣普2006年以来疟疾年发病人数在50/1000以下,疟疾流行基本得到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其疟疾高发病区Agua Grand和Lobata两地2015年疟疾确诊病例数高达全国发病人数的83%,这表示圣普仍存在出现疟疾区域性爆发流行的可能。

顾问组成员在圣普的工作异常艰苦,时常面对停电、网络通讯不畅、酷热环境、翻译人员不足等困扰,但他们时刻铭记国家使命,迅速到位填补了台湾人员撤离后的合作真空,坚守岗位、不畏艰难,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充分发挥了大医精诚的精神,兑现了我对圣普方的复交承诺,彰显了大担当,为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望:借助中国方案,解决圣普难题
顾问组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圣普抗疟完全可以借鉴我校在科摩罗的抗疟经验和方案。2007年、2012年、2013年,我校协助科摩罗卫生部于分别在科摩罗联盟所属的莫埃利岛、昂儒昂岛和大科摩罗岛共计80万人口地区先后实施了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科摩罗疟疾项目,短期内实现了从高度疟疾流行区向低疟区的转变,实现了疟疾零死亡。流行病学监测显示,莫埃利岛和昂儒昂岛已连续两年无本地传染,达到基本清除疟疾的目标。
科摩罗项目获得的成果,得益于项目团队吸取中国抗疟经验,结合亚非疟疾流行特点,在中医整体观和群体辨病理论指导下,从个体治疗扩展到群体药物干预,从杀灭原虫无形体到清除配子体,因时因地制宜,创新了疟疾防控策略。科摩罗的抗疟成功,形成了适合非洲国家的、以复方青蒿素群防群治、全民服药为主的快速清除疟疾中国方案。
由于圣普疟疾病例各县/村分布不均衡,顾问组认为圣普疟疾传染源仍未消除,存在大量本地感染病例,随时可能出现区域性的爆发流行,距离消除疟疾的目标还有很长距离。2025年前实现圣普消除疟疾的目标,需借鉴中国防治疟疾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对局部疟疾高发和爆发区域的监测,采用包括青蒿素复方群防群治清除传染源的办法。
由于圣普疟疾防治有关部门对于中国疟疾防治经验知之甚少,需要双方继续加强沟通,积极促进圣普方理解并接受中国方案。同时,将组建中国圣普抗疟实验室,提供疟疾相关的实验设备,开展圣普疟疾流行病学、抗疟药抗性监测、不育按蚊培育实验等工作;将中国经验与圣普实际情况结合,在WHO综合防治疟疾的基础上,对疫情严重的重点县/重点村采用中国的定点清除疫源点方法;根据国家给予的任务和权限,尝试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以鼓励圣普方抗疟人员积极参与工作;加强对群防群治策略、全民服药方式的推广与宣传,快速控制疫情发展,早日帮助圣普清除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