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23日,2017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两天四场,4442名毕业生,一一登台从王省良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书,照上一张最难忘的合影,再面对台上的恩师和台下的亲友,深深鞠躬。完成这万人瞩目的“黄金30秒”,他们,即将奔向更大的人生舞台。
“弘道养正著华章”,校长金句赠学子
与学校学科特色相应,王省良的毕业致辞“弘道养正著华章”也充满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他引经据典,字字珠玑,把中药名巧妙化为深情的期望——“生地当远志,熟地盼当归”。

王省良寄望毕业生们运用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闯未来。“望”,希望把握方向,弘道养正,意气风发须“苁蓉”,失意低落等“茴香”,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始终保持“青春的成色”;“闻”,希望集韵增广,闻道修身,善于闻道于身边人,闻道于书本,闻道于互联网;“问”,希望勤问好学,精勤不倦,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点,希望“俯下身子再做学生”,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切”,希望脚踏实地,实干立业,不要只在“云端飞舞”,要“立地有痕”。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初入社会,切忌将自己当成必不可少的“君药”和“臣药”,要从“佐药”和“使药”开始,一步一脚印,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用“工匠精神”推动大健康产业走向世界。“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王省良说,“广中医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
学生牛业献母校,各自精彩奔前程
今年的毕业生中不乏牛人,既有刚毕业就开办了中医馆的女中医生,也有被保送清华大学的男护士生,还有入主“全国大学生创业百强”的创业达人,更不乏热爱中医、从世界各地奔赴而来的境外学子。
杨殷,2012级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她与同班闺蜜梁慧敏一起创办了无锡弘义堂国医馆有限公司,获投融资规模1000万元。杨殷深爱中医,在校期间读经典、拜名师,临近毕业问专家、做调研,事业方向逐渐明朗:做年轻人能做的中医。今年5月10日,弘义堂国医馆正式开业,王省良校长还专门发去贺信。
熊森林,2013级护理学专业(中医临床方向)毕业生,是一个典型的学霸。他大学三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等30余奖项,并被评为学校“校园年度人物”、“第八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他还辅修了我校应用心理学学位并顺利毕业。他是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发表论文5篇,拥有国家实用专利1项,以项目创始人身份运行的项目获2016年“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广东省金奖,国家级铜奖。因为成绩优异,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首次破格录取他作为推免生,同时清华大学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选择清华大学攻读医院管理硕士研究生。
罗珊娜(音译),国际学院2017届针灸推拿学博士研究生,墨西哥人,也是第一位南美公费博士生。在墨西哥,罗珊娜学的是心理学,后来想出国深造,在网上无意中看到广州,认定自己的归宿就在此处,于是便来广州学习中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习期间,她还学习了国学和武术。毕业后,罗珊娜决定回家乡开中医诊所。“以前不知道中医是什么,现在只想把中医带回家乡,造福墨西哥人民。”罗珊娜微笑着说。现在,罗珊娜已经习惯了喝中国的热豆浆,而不是冰牛奶。
叶慧慈,2017届中医妇科学博士毕业生,来自宝岛台湾。她当过记者和营养学讲师,38岁那年毅然“抛夫弃子”,只身从台湾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学中医本科,今年博士毕业已经52岁。叶慧慈帮助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实现了当父母的愿望,她享受着借助中医传递给病人的幸福与快乐。“有人问我这份事业要做到什么时候?我的回答是直到我死的前一刻。因为我热爱这份工作,我觉得我越活越年轻了!”叶慧慈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是很漂亮的,但心是空的。现在虽然满头白发,但内心无比充实。坦白说,我很亏欠我的先生和孩子,但他们对我一如既往的支持,这是我前进的动力!”叶慧慈觉得,中医也教会了她如何体悟人生真谛。

毕业生中,有来自台湾的硕士研究生兄弟林琨洋和林琨伟,还有来自香港的博士研究生夫妻麦澍勤和陈惠华,更多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学子,他们感恩广州中医药大学这所全国中医名校,让他们习得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让他们懂得了淡定与从容。
如今,他们收拾行囊,奔赴远方。“三月杜鹃争艳,四月木棉攀枝,五月芍药初开,六月凤凰漫舞。”祝福所有毕业生,扬帆起航,鹏程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