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收到中国联航寄来的感谢信,信中要感谢的对象是一附院脊柱骨科博士李永贤。原来,在11月25日上午,一名脑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的患者在中联航KN5895航班上,突然出现鼻腔出血的紧急情况,同为该航班乘客的李永贤立刻伸出援手施救,使患者转危为安,也避免了飞机紧急迫降。

乘客突发流血意外 医学博士上前施救
据李永贤回忆,当天他刚参加完在京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研究生创新论坛乘机返校,数天紧张的学习和参赛让他一上飞机就疲惫入睡。11点10分左右,机上寻找医生救助乘客的紧急播报惊醒了他,他第一时间赶到头等舱,向乘务员表明自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身份,随即察看患者病情。
患者陈先生,在无家属陪同乘机的情况下,突发鼻腔流血。李永贤冷静询问患者发病情形,仔细阅读其出院证明。得知该患者5天前在北京做过脑垂体腺瘤切除术后,他马上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查体,未发现异常。由于机上未配备相关医疗设备,李永贤便进行切脉诊察,患者脉像平和,节律正常,并无休克前征兆,渗血夹杂有不明粘液。结合相关临床知识,李永贤初步判断系高空飞行形成的压力差引起术后伤口出血和渗液。他根据患者情况,叮嘱乘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冰敷止血,随后建议机长降低飞行高度缓解患者症状。经一系列处理措施后,患者情况稳定下来。李永贤一直在旁陪护观察患者,直至下机在机场大厅陪同半小时,确保患者无特殊情况后方离开。
直至第二天,该机乘务长给一附院发来致谢信,李永贤高空救人事迹才在医院和校园里传了开来,而他用寥寥七字回应了自己救人一事——
“这是我应该做的。”

救人之外:学习、科研、临床各项全能
翻看李永贤的履历表,本硕博均就读于我校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他,时刻铭记“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科研与临床并重。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硕博阶段,长长的获奖记录足以表现他的优秀才干。作为梁德教授和张顺聪教授的得意弟子,李永贤已经发表过包括SCI在内的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市科技厅科研项目8项,获得国家级专利一项,多次在国内外大会发言交流并被大会录用论文,获得相关奖励10余项。同时,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轮训经历让李永贤在面对高空突发事件时,也能熟练应用临床上的应急意识和急救技能来救治病人。
谈及事后感想,李永贤表示:“非常感谢大学及一附院对我的栽培,也谢谢两位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指导,使我的临床基础扎实稳妥。”认为这也是他能够从容处理本次紧急事件的重要前提。他还分享了他接下来的医学计划,他希望通过多去学习、科研和临床来深入了解脊柱骨科的患者群体,以便提供更优质的医学服务。同时他还不忘感谢科室团队在科研临床上的指导,希望自己向成为一名出色的骨科医生前进。
不忘逐梦初心 牢记医学使命
当问及他现在为医的思想向导,李永贤提到了父母、老师们的教育,特别是本硕博各阶段辅导员老师们在他思想上的诸多引导和帮助,这是他能够坚持不断努力的重要原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感召时时刻刻提醒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为民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初心和使命。而作为一名党员,他说,“我会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不忘救死扶伤的使命”。
李永贤还谈到了2015年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团队中杨达文老师“北马途中救跑友”一事对其的深远影响,他表示自己深受杨老师的鼓励并以他为榜样,赞叹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医生这份职业的伟大和神圣。而不经意间,如今的他也成为了医者榜样。
医者仁心 无疆大爱
28日晚,患者陈先生特地给李永贤寄来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他在信中写道:“李永贤医生出现在我身边,他认真仔细地帮我检查并帮我止血,之后一直陪在我身边直到下飞机,还陪我在机场大厅观察我的情况,非常感动!非常感谢李永贤医生!”
无论高空救人义举还是跑马不忘救人事迹,都体现了我校医者“尽本分、成本能”的职业道德,更传递了医务工作者无处不在、仁心仁术的大爱。一附院表示,要以李永贤博士的义举为榜样,继续深入学习实践十九大精神,坚持开展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为建设幸福健康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