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盈枝。10月25日上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大学城校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一楼大厅隆重举办“聚力湾区中医药高地・共筑产教融合新生态”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中医药局相关领导,中药制药、大健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知名企业代表,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襄中医药产教融合盛举。
锚定中医药发展新航向

学校党委书记陈文锋在致辞中指出,学校近年来已建成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与62个省部级平台,形成了完善的研发平台体系。近五年来,学校实现了47项科研成果转化,总金额超过2.6亿元;近三年来与茂名、广东农垦集团共建广东南药种业创新园,吸引企业共建新增种植面积20多万亩,新增产值累计34亿元。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内中医药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学校将发挥好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密切政府、产业、高校联动,让科研对接产业,在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创新链孕育和爆发产业链。让中医药拔尖创新人才更加精准对接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使科研攻关更好满足产业升级需求,令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市场,将科研成果的转化实效作为检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金标准,共同为中医药产业、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处长吴宝榆致辞。他指出,中医药教育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根本,产教融合是实现资源产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希望学校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更多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充分发挥学校和科研和人才优势,与企业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希望各签约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科研水平和资金支持,共同为建设中医药强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广东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亚洪在致辞中表示,广东既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沉淀,又有完善的产业基础,药材种植面积全国领先,中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培育产业集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发力统筹协调中医药事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聚力粤港澳科研力量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性品牌,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为广东中医药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我省校企合作产业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和空间。他希望学校以此次签约为契机,把企业的需求转化为教师的“活课题”,把产业的难题转化为科研的主攻方向,链接课堂、车间、科研、市场;希望签约企业主动搭台,为中医药创新提供实践土壤,与高校共同攻坚克难,让纸面上的专利变成货架上的好产品,使实验室里的新突破变成百姓受益的真效益。
本草纲目(厦门)医药集团董事长杨明江、金域医学总裁严婷、中炬高新技术实业副总经理林晓冬、华大集团高级副总裁许四虎作为企业代表发言,分享了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规划。他们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资源、产业转化方面的优势,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探索人才共育、科研共攻、成果共享的新路径,助力中医药的现代化与产业化。
激活产教融合新动能
本次签约仪式分为“战略框架协议签约”与“技术转移转化项目签约”两大环节,涵盖中医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


校长王宏斌代表学校,与扬子江药业、华润三九、广药集团、中国中药控股、万泰元经典名方健康产业、以岭药业、广州至信药业、康缘药业、鲁南制药、康美药业、本草纲目集团、丹纳赫生命科学、广州金域医学、华大集团、中炬高新科技实业集团等十余家行业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围绕联合实验室、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化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本次签约的技术转移转化项目共6个,总金额达2720.5万元。由广州中医药大学詹若挺、沈奇、王澍欣等专家教授团队牵头的项目,将通过与重庆百笑医疗、广州康怡生物、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长安七郎中中医药科技、广东省茂名农垦集团等企业携手,实现中医药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市场,让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惠及百姓的健康效益。


签约仪式由学校副校长杨荣源主持。仪式结束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李鸿坚、上海以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云龙、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时尚中药研究院院长黄秋凌结合行业实践与合作案例做了主题报告,为参会人员解析了中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与产教融合路径,引发热烈互动交流。
此次校企合作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政企校三方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生动缩影。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紧扣“十五五”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进校企资源互通、平台共建与人才共育,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与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注入更多“广中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