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广州中医药大学馆藏叶帅病案及历代珍贵医书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18日 00:00 来源: 撰稿人: 点击次数:


广州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藏室。

明藩刻本《摄生众妙方》

四色套印本《古文渊鉴》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

给王震将军开的药方



高校图书馆镇馆之宝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者救死扶伤、精诚济世的医德让老百姓尊敬,中国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杏林佳话,足以说明中医药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中医药博大精深,古代医学著作众多,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里就收藏了善本古籍1446册,其中包括《汪石山医书八种》等一些珍贵医学古籍,颇具版本价值、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此外,还收藏了该校黄耀燊、梁乃津、刘赤选等当代名老中医赠书及手稿,其中包括黄耀燊先生给叶剑英看病的病案记录。

"中央首长的诊疗记录要严格保密,只字不能外流。但注重病案的整理与总结,是中医几千年来形成的重要传统。有鉴于此,作风一向严谨的黄耀燊教授每天在回到住处后,凭记忆将首长病情以及辨证、诊断及治疗的全过程详尽的记录下来,173天没有一天落下,以便反复研摩病情,斟酌用药,调整治疗方案。黄耀燊教授当年违反纪律,甘冒风险整理下来的这份诊疗记录,也为中医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学术遗产。"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张正指出,"我们把这些珍贵资料放在图书馆展出,就是希望每一位观看的学生能感受前辈大师那种严谨和对病人负责的作风,并依此为榜样。"

《摄生众妙方》十一卷明隆庆三年己巳青州衡王府增补刻本

《摄生众妙方》十一卷,医方著作,明代张时彻辑。《摄生众妙方》初刻本为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作者自刻本。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为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青州衡王府增补刻本,在原书基础上,增以衡王朱厚燆平素服食之方及王府施济平民之方,经衡王府良医所良医马崇儒校正刊刻。

《汪石山医书八种》三十卷明代刻本,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汪石山医书八种》,医学丛书,明代汪机编辑。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汪石山医书八种》为明嘉靖元年壬午(1522)至明崇祯六年癸酉(1633)祁门朴墅汪氏祠堂汇刻本,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汪石山医书八种》包括《脉诀刊误集解》、《石山医案》、《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八种,是明代重要的综论性医学丛书。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此本曾经著名藏书家汪士钟、莫祥芝递藏

《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灸法著作,原题西方子(姓名不详)撰,本书主要论述全身腧穴的灸法及主治。各卷分绘正面、侧背面、侧(伏)面的腧穴图和各腧穴的部位,主治病症及灸法等。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新编西方子明堂灸经》为明正德十年山西平阳府刻本,钤有汪士钟印、莫氏秘笈、明义堂览书画印记等印,证明此本曾经著名藏书家汪士钟、莫祥芝递藏。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康熙二十四年印本,纸墨皆精书品完好

《古文渊鉴》六十四卷,是集历代古文为一书的文学总集,清圣祖康熙亲选,徐乾学等编注。选文上起先秦,下迄宋末,各朝文章都有选录。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古文渊鉴》为清康熙二十四年内府四色套印本,纸墨皆精,书品完好。

链接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史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成立后为发展藏书,多次向社会征求图书,获赠医学书籍及杂志多批。1931年起,对新生加收图书标本费4元,用于购置新书。抗战期间,学校改称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在香港复课,抗战胜利后,返广州复校。

1956年,在该校的基础上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此后学校图书馆多次至沪杭搜罗中医药典籍,至1965年藏书量达10万册左右。十年浩劫期间,其藏书备受摧残,仅余5万余册藏书。改革开放后,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书有了长足进步,目前藏书已达140万册以上,其中古籍27128册。

馆藏故事

《温病知要》手稿

因"文革"未能付印

刘赤选教授为广东省名老中医,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投身于中医教育事业,广州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担任伤寒温病教研组主任。其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60余年,学验俱精,在国内和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均享有盛誉。

刘赤选教授以擅长温病著称,已公开出版个人著述多为因应教学实践所需编撰的教材。1927年,与时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的陈任枚合编《温病学讲义》;20世纪30年代,任教于华南国医学院期间,为该校编撰《温病学讲义》;1959年,重新编写《温病学讲义》;1965年,刘赤选教授撰成《温病知要》一书,约为13万字,本拟出版,但因次年"文革"爆发而耽搁。

"《温病知要》一书手稿目前收藏在图书馆里,是刘赤选教授积40余年中医教学与临床经验而成,反映了刘赤选教授温病学术之精华,切合临床实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温病辨证指南。惜因未能付梓,除其部分同事、弟子得见外,未能被学界所识,亟须加以整理与研究,为当代温病学研究提供参考。"张正表示。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唐学良 实习生于蕾 通讯员肖建喜

胃乃安献方人捐献藏书2244册

说到名老中医梁乃津,就不得不提他留下的传世名药———胃乃安胶囊。很多老广对"胃乃安"并不陌生,广州乃至全国大街小巷的药店里,几乎都能找到这种胃药。

梁乃津从医50余年,医治了无数疑难杂症,尤其在脾胃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有突出建树,在国内中医学界德高望重。"80多岁时,他还一上午看40多个病人;在世时将胃乃安胶囊、金佛止痛丸等临床验方献给社会,真的是将一生都投入其热爱的中医事业了。"张正感慨道。

梁乃津教授逝后,其子梁赫然先生将梁乃津教授生前藏书2244册捐献给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其中包括梁乃津教授工作笔记31册。"这些工作笔记记录了梁乃津教授在中医学术上的真知灼见,也反映了他献身中医学术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崇高精神。其中除病案记录外,还有未经整理的论文与专著初稿,对促进当代中医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张正指出。

新中国唯一一批《中医师证书》这里也有一本

黄耀燊教授是著名中医外科临床大家,其身后遗留的1267册图书及其他一些珍贵文物目前都收藏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系其子女于2009年无偿捐赠。该校为展出这些藏书和文物,专门在图书馆成立黄耀燊教授赠书纪念室。

在这些展出的珍贵文物中,最抢眼的就是黄耀燊教授的《中医师证书》。这是1952年8月,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唯一一批《中医师证书》,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由时任卫生部部长的李德全及副部长贺诚、苏井观、傅连暲连署,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在展馆前,记者还看到黄耀燊教授行医的一些病案记录,其中有173张关于叶剑英元帅的会诊和诊疗记录,里面很多给首长开的药方都只有简单的几味药。黄耀燊教授还在这些病案记录里记录了王震将军在叶剑英元帅行气管切开术前对医疗组的指示:"全力以赴、尽力而为,积极准备,不失时机,精心护理,带病延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浩劫中,黄耀燊教授和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受到冲击,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仍然忘我地工作。"文革"后的80年代,黄耀燊教授在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时,研制的骨仙片终于投产,药厂付给他10万元报酬,他将这笔钱全部用来改善医院职工的福利。


地   址: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

大学城:020-39358233
三元里:020-36588233